人文占星學
我借用英國偉大的小說家「佛斯特」,用一本小說的架構來解釋人文占星學。
透過他的小說架構觀點這非常符合我對出生盤的看法。
是不是好的讀者或是「說書人」都在於是否看懂小說由內而外想要傳遞的訊息。星盤也是一樣的。
一張星盤,每個人看到的重點都不一樣,是瞎子摸象還是把大象徹頭徹尾都摸過一遍?會有不一樣的結論
 
截圖 2021-09-06 下午12.12.39.png
 
一、 為故事(星盤)。時間的序列。
一個故事講得好不好,訴諸於讀者的好奇心。
 
一、 為故事(星盤)。時間的序列。
一個故事講得好不好,訴諸於讀者的好奇心。這個讀者可以是盤主本人。也可以是「解盤人分析人」。
 
二、情節(宮位時間序)。
順著時間序列、人物之間的因果關係。
好奇心只想知道故事,可能未必瞭解因果關係。好的故事不一定會到達情節的要求。只要能到達情節的要求他必然能深刻的掌握到人情事理的某些運作法則。這樣作者(自己或占星師)的功力勢必要高得多。
 
而讀者(盤主、占星師)如何從看故事(事件結果)滿足好奇心的層次,而提升到情節(事件內容的經過與個人啟發)的這個層次,讀者要能分析挖掘出這裡面的東西,讀者的層次(盤主/星占星師的人生經歷、經驗)也要提高。如果只想知道小說(星盤)人物的結果,那麼作者(造物者)所鋪陳的架構、情節的苦心則都是白費了。
佛斯特小說七個面:故事、情節、幻想、預言、圖示、節奏
 
佛斯特說,讀者讀到情節的部分要提高情節的層次則必須有兩個條件,
1. 有記憶力:對小說(星盤經歷)要很熟。若是細節都搞不清楚,僅憑著幾個段落以篇概全的來斷章取義的自由發揮,則破壞了這個小說(星盤)本身要提供給讀者的「因果關係」。所以讀者要讀的很熟、記的很多東西是必要條件。
 
2. 智慧:要發揮記憶以及人生智慧(人生歷練、打擊、重大的失落、領略到人生中的無奈與無常)才能體會到小說中設計的情節因果關係。
所以有些小說(星盤)可以一讀再讀,每一次都能提升不一樣的感受,與時俱進。星盤,也是如此。
有資格的讀者要好的記憶,好好的讀熟不要放過細節,人生智慧不是一蹴而成,抱著謙遜的態度,而不是自以為是把自己的成見帶入情節人物,這樣則是毫無意義。
 
3. 人物:
扁平人物(行星能量易顯):用一種標籤就可以解釋、概括完全。固定性格反應。
圓形人物(行星能量多層次、豐富):立體、而且有陰影的、而且他深不可測、他有生命力在字與頁面之間不斷延伸。他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部分。
扁型人物不如圓型人物來得有成就,而且只有在耍寶搞笑中,他們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個人物能否成為圓型人物,端賴其有無能耐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製造驚喜。
倘若他從未能為人帶來驚喜,那他就是扁型人物;倘若他能製造驚喜,卻不能令人信服,那就是冒牌的圓型人物。
 
真正的圓型人物渾身充滿驚喜,能在星盤中注入活力與新奇。小說家(造物者)有時單獨運用圓型人物,不過更多時候是和扁型人物齊用,相輔相成,並使人物與小說其他面向相互融合。人物一旦被標籤化也失去了他的可能性與可看性。
 
一部好的小說必需要有扁平性人物。
同樣的,一張星盤也必定有扁平與圓形角色
占星學中的扁平人物有時候是一種「基礎原型」,可能是傳統占星所定義的失利、落陷行星。但是人文占星看到的優勢行星也可能是扁平人物角色。而優勢行星有其必要條件才能「真正的優勢」。
 
Shahi 系統人文占星整合課程即將公開
課程重點在於「整合」成為一個能分析星盤的「讀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夏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