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生命的過程中,我曾經驗病理上的誤判,不只是誤判還有錯誤的建議引導。
現在回想起來,好在那是一種誤判。好在我還有「拒絕」的能力!!
 
在誤判的過程中,我面臨的建議是腦部的「必要」開刀手術是風險相當大的位置。
 
在考慮期間,既使再親近、親密的關係,此時,都是「尊重當事人」的決定,因為事關「個人生存方式決定」議題。
 
我的成長過程,這樣的直接的介入是日常,很多的「指令」來自於父母、手足、家族關係。往往我們只能承擔別人建議、決定的結果。
我們必須為不是自己的決定承擔負責,為自己無法選擇的選擇承擔後果。
當然,如果結果是好,我們可能會感謝或是忘了感謝,甚至反而覺得自己是「賢明」「有智慧」的。
 
我不禁回想,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是很熱心、直接、介入、提供自己的建議,甚至希望對方必須要接受?
 
往往,人的成長來自於 失敗!因為 失敗,所以我們可以察覺。
只是有些失敗的後果可能是令人難以承受的。
 
如果,你是一個勇於行使「自我決定」、「拒絕」的朋友,真要好好的恭喜你,因為你擁有這樣的能力。
 
往往失去這樣能力的人不只自己可能不擁有,連原生家庭的父母都不擁有。於是「聽從別人的看法、說法」成為自己教育的方式。
 
這次的手術,
對比下來,當真正面對別人「看得見生、死決定時」每個人發言、建議、變的謹慎。
突然間,我沒有把任何意見聽進去,可能是我面臨了一個兩極的結果。人生我與自己之間從來沒有如此安靜過,從來沒有跟自己如此的接近過,從來沒有如此把自己看的如此重要過。
在這樣的淨空狀況我卻要第一次為自己做最重要的決定,而且全權負責。這樣的過程是孤獨卻是必定的。
 
我也必須說在這個時候能「說出什麼的人」真是需要有一點智慧、人生經驗,還要有勇氣。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的確需要指引,需要建議。
但是有多少建議的背後動機是希望自己成為別人心中最重要的選擇?期望成為別人的「貴人」?
又有多少人是經過真正思考以「自己為中心」後的選擇?
或是說,我們連選擇都是一種討好、配合?成就別人成為自己的「貴人」,失去自己的聲音、自主的想法?是為了換取一種讚美?
 
特別來自周圍環境的「讚美」?有多少的讚美像是白雪公主裡黑后化身的巫婆所給的「毒蘋果」鮮豔欲滴、美味可口?
 
我們會說「有那麼笨嗎?」分辨不出來誰是好意誰是惡意?往往 巫婆的化身一眼就可以就能看出來,問題是如果巫婆穿著「白雪公主」的外衣時,可能很難分辨。巫婆也可能會有白雪公主的善良。
惡意有時候與惡無關,而是與「被需要、被重視」有關。
 
所謂的讚美是一種臣服、調教過程的「方法」,
這是一個多麽容易就把我們的利益(自主)給交易的「技法」?
因為我們在讚美中慢慢的失去了自主性。
 
巫婆有時候會顯示出「權威、權力」的各種形象,需要判斷權威後面的支撐,是我們自己需要做的思考準備。
 
最後落點還是在與自己的對話溝通
 
「什麼是我最好的選擇?」
 
「什麼樣的選擇我是安心的?」
 
「一切選擇是我想要的?」
 
「我希望有怎樣的結果?」
 
很多人的愛帶著 未滿足的渴望,對自己、對別人都是。
可以是給予者,也可以是索取者。
 
渴望若是沒有淨化,也就是必需了解自己渴望源頭真正的目的,
否則渴望所形塑出來的愛或是讚美會是一種糖衣毒藥。
 
這樣的糖衣毒藥有時候是人家給的,有時候是我們自己找的。
 
 
我們用明意識決定吞下的糖衣毒藥,也可能是自我價值的呈現。這樣的明意識與自我價值綁在一起時很難解離。
 
若是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的喜怒哀樂,
「我 」是不存在的,也無法為自己做任何事。
 
於是「過度承擔」變成自我價值的替代方式。
卻是無法滿足自己的方式。
除非確認自我犧牲、消失是一種價值,那麼「或許」可以。
 
 
 
 
 

 

截圖 2021-10-05 上午10.10.40.pn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占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夏希 的頭像
    張夏希

    心理人文占星 張夏希

    張夏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