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快照 2021-03-10 下午4.37.09.png

月亮與家族飲食味覺的連結記憶有關。

我們小到大的飲食決定了我們的味覺習慣。如果有一位勤於下廚的母親,這個個人必定有味覺記憶,而且是相當強烈的味覺習慣。

我們在宴請客人的時候常常會問「今天的餐點好不好吃?」其實在過去聽長輩常常問得是「不知道是否合您的口味?」

「好不好吃」是相當主觀的感受,是否合個人的口味才是正確的說法。

有時候不是好不好吃,是習慣的問題。因為口味就是代表了家族飲食習慣,口味來自四面八方各個家庭。

就像有人無辣不歡,有人一點辣都不行。中國的飲食文化,南米北麵或東西方的飲食差別。西方喝牛奶東方喝豆漿。

如果說,口味是我們的飲食習慣,要改變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味覺連結的飲食記憶。尤其食物中帶有特別的特殊的香料,那更是難以忘懷。

正常的個人應該會有飲食記憶。最簡單的生日蛋糕,有些人生日蛋糕會有固定口味,例如。。。。紅葉蛋糕。

在二十世紀,紅葉蛋糕是那個時代熱門首選,只要想捯紅葉蛋糕「記憶中的味道」立刻浮現,連味覺都能感受。

在現在蛋糕百家齊鳴、各個品牌各種價位,但是只要這個家庭曾經將紅葉視為主要的選擇,這樣的味覺記憶是不會忘的。

味覺通常是這個家庭的「味覺信念」,尤其當特定食物可能引發了過去式的事件、故事、這個味道變成一種特定的按鈕。

只要看到或是吃到這樣的食物或味道時,會直接連結過去的記憶相關的人、事、物。

為什麼我們從電影中,看到主角吃到「家鄉的食物」淚流滿面?因為這個味道讓我們回到曾經熟悉的時期,想念家也可能是想念母親,媽媽的口味。

既使,母親的菜手藝不佳,總有ㄧ天當時不喜歡在成年後的日子那個口味變成記憶中最重要的回憶。

這個味道是我們與家重要的記憶連結,有一天我們可能什麼都記不得,但是口味卻是想忘也忘不掉。

 

我的父親在晚年常常跑一些飲食小吃店,甚至大排長龍的水煎包(中華路),我曾經吃過,真的覺得還好。(我想在幾代換手後走味也是可能的)

後來才明白父親吃得不是「好不好吃」而是「記憶中的味道」。原來他跑的這些店在過去是「中華路點心世界」移出來的店家。曾經台灣是中國各省的飲食大雜燴,在台灣可以吃遍中國「大江南北」各種口味,味覺上的口感的豐富是相當被滿足被滋養的。尤其在物質不是那麽豐沛的時代,能去「點心世界」打牙祭是大人小孩最開心最能被滿足的地方。那個時代的廚師在經營的態度就是把客人當家人,份量十足之外都是真材實料。隨著時代推進,後繼無力手藝凋零,從大江南北變成國際飲食綜合,對於需要靠食物解鄉愁像父親這樣的人,似乎離他們記憶中的家鄉、母親、愈來愈遠。他可以不計遠近,再遠都可以搭車前往只為了「味道」。父親兩年前過世,若是有什麼覺得遺憾的,應該是「味道不再」與家的記憶真正的失聯。

相對現在二十一世紀後的年輕人,可能對飲食並未形成特有的口味習慣,他們的飲食記憶可能是麥當勞、肯德基、摩絲漢堡、7-11、全家其他等等,記憶中有家的口味嗎?

他們可能可以分析哪一分店或是哪一個地區、國家的速食比較好吃,但是不知道沒有家、母親的記憶連結?以速食店為生活重心滿足所需的人去到任何一個陌生國家、地區、環境、看到這些速食店都有種「親切感」,如同有家的感覺。對外容易有認同感,對家的感受淡薄不明顯。

月亮在星盤中代表了食物、習性、習慣,最重的是連結了我們可能遺忘的家族歷史故事。飲食是家族口味歷史記憶的傳承。

家常菜,傳家菜,都是我們與自己的家族祖先連結的方式。

相反的,飲食也會影響個人的月亮。我們從食物中的口味受到觸動、感動引起的被滿足的情緒,表示這個食物可以滿足我們內在與我們的月亮互動。

西方以宗教將家族系統連結,中華民族是透過食物聯繫家族的情感,滋養、包容、加以滿足。用飲食表現傳統保守的愛的表達。

月亮無論對東西方都相當重視,但是我覺得月亮在東方對個人或是群體所象徵的意義更顯重要。

#我們時常從食物中尋找歸屬感,從食物得到慰藉、安撫。於是漸漸形成「肥胖症」。肥胖症是有時候一種情緒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占星
    全站熱搜

    張夏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