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思鄉

這幾天看了一些播主影片感觸很深的是「食物」。

這些直播主要的是來台移居或是國外移居多年。當他們吃到自己最熟悉的食物時。。。。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下來。這~~只有曾經住在外地人才能體會的感受。我們可能小看或忽略了食物的影響力。

很多人可能沒特別地留意,食物是可以讓我們回憶重現的方式。透過食物,我們與過去式發生連結,在當下找到歸屬的情感而且被滿足的當下即刻穿越過去。有時候「家」已經不再了,但是食物的口味讓我們有短暫的時間抓住、感受「家」。

以前對父親為什麼寧可坐著公車去到很遠的地方只為了買「大餅」,而且買很多,根本吃不完、為什麼對吃這麼執著感到莫名。學了占星之後,我漸漸明白在物境遷移之下,很多「老鄉」漸漸逝去,他與家的連結不斷的消失,口味、食物是他抓住家的記憶唯一路徑。曾經認爲他很難伺候、嘴很刁,後來才明白,他的挑食是因為食物沒有「家的味道」。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吃而吃,是為了回憶,是為了「抓住」與暫時的「擁有」,也因此對菜的要求愈來愈高,而他自己並不明白,只覺得沒有吃的食慾。他覺得不好吃的基本原因是「口味陌生」。

在明白占星中的人文意義之後,經常在我的讀書會或課程中跟學員提醒:母親做菜好不好吃是其次,願不願意做才是重點。母親的食物是「月亮」的基本精神。母親的菜泛指,小吃店、點心類、餐廳,特別是區域型的飲食,是我們從小成長的環境,我們都深受這些食物的影響,影響至靈魂深處。

食物是連結母親(照顧者)與家庭相當重要的樞紐,也是體驗感受的經驗值的累積。

當我到了一定的年紀,也漸漸有了很多東西失去了「味道」這樣的感受。一旦能吃到勾出靈魂深處的情緒,就會產生相當的滿足感。現在能「滿足」感覺的食物愈來愈少。一如我常說~要找到一家回憶中的「陽春麵」好難。

陽春麵在過去是簡單、便宜的食物,甚至是麵店最低消費的品項,通常是沒啥零用錢學生的選項。但是,現在要吃到古早味陽春麵不像過去容易。

雖然現在還是有賣陽春麵,現在的食物就像前面我說的失去了「味道」,這個味道就是為家人準備食物的「心情」。

印象中,小時候的小吃店、餐廳,吃到的東西比現在烹調單純但是內涵豐富,現在的食物花俏內涵「貧乏」。我想這只有同世代才能明白。

僅僅是食物味道的內涵豐富其實是無形中影響了個人的感官、感知、品味,也就是月亮條件會影響金星的表現。

影響月亮的品質,不只是母親,家庭、家族與接觸的外在環境人事物都會影響月亮。月亮就是我們從出生開始對外界互動的內外反應。到一個年紀後,我們幾乎忘記了自己怎麼長大的(特別是男性)。月亮所乘載的讓一切喜好、厭惡都變成直覺反應,很少會去思考這樣的直覺反應是怎麼來的。

喜歡一種食物或是特別討厭一種食物的背後一定都會有一段「記憶」。

如果仔細的觀察,會發現現在年輕人在食物上很容易被滿足,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兒子從小吃我做的菜直到高中畢業,他對食物品質、味道有自己的喜好條件。也就是說,有自己喜好的條件是可以幫助強化個人對品味的要求與選擇。白話文就是「知好歹」。我想說的是現在「不知好歹」的人很多。(真心不是在罵人)有太多人是感官鈍感對自己的需求一無所知。對於吃,只是一種生命徵象維持的必要行為而已,並不在乎自己吃了什麼。或是~永遠吃不飽。對吃有一種執念。這是一個很深層的「月亮議題」。你可以說,在重飲食的家庭長大的小孩不太容易被小確幸滿足。

飲食文化本質就是月亮傳承,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

這也是為什麼月亮其實比太陽在實質上的重要。如果不深刻理解過去對我們的影響(月亮)需要花很多心力才能達到未來目標(太陽)。

星盤中,水星是聯繫、訊息的接收器,月亮則是屬於情感的接收反應器。

月亮所在的星座與其他行星產生的相位,都顯示我們的月亮狀態。

相位顯示的是我們月亮的小劇場。月亮與行星的每一個相位關係都值得我們好好的體會與安撫。

在中華文化的骨髓裡,「月亮」是佔有重要的份量

圖片:李白的「靜夜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心理占星
    全站熱搜

    張夏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